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11章 嘱托。

谢龙一番奋笔疾书不一会就将满腔的情感抒发了出来,主要是谢安现在已经开始发声了,更是让谢龙真是恨不得飞去青州亲耳听听谢安叫他。

而且不光如此还有上次谢龙离开青州太过匆忙不少事情、制度还没做,自然又写一封信一一写下来告诉刘备,当然其实有田丰等人也没问题,后面一些制度等谢龙有空再去规划,同时吩咐刘备找人。

毕竟刘备要是找名人大才这些还是没问题的,但是一些其他的人才刘备肯定不知道也不在意,所以谢龙自然要叮嘱一番,折腾了半天总算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这不谢龙旁边侍立的太史慈能作证,人本来老老实实搁家奉养老母,突然身为太守大人还是名满天下的刘玄德亲自征辟,太史慈老母深明大义自然让儿子出去建功立业,太史慈自然跟随刘备了。

这次刘备打击贪官污吏和世家豪强将一部分人直接送往洛阳论罪,顺便派人送信,太史慈自告奋勇接了下来,所以太史慈现在才在谢龙旁边侍立。

“子义久等了。”

谢龙这会才仔细打量太史慈,只见太史慈今年十九岁,身长近七尺七寸,美须髯,最主要还是其一双猿臂满手的老茧一看就是神射手。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县人。东汉末年武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孙权统事后,因太史慈能制刘磐,便将管理南方的要务委托给他。建安十一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说道:\"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

(《吴书》,《三国演义》为\"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言讫而亡,年四十一岁。

太史慈闻言连忙拱手道:

“不敢,先生还有何交代的,属下一并带回给府君!”

谢龙见太史慈被刘备招揽了也十分开心,思索片刻沉声道:

“子义别无他事,转告大哥将我交代的人尽量找到,除此以外都在信中了。”

谢龙说完将信递给了太史慈,太史慈接过后小心的贴身收藏起来,随后一拱手道:

“先生放心,慈必不辱命!”

谢龙见太史慈如此作为,笑道:

“子义无须如此郑重,子义重诺大哥信中已说了,吾岂能不信子义乎?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