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7章 造纸。

临淄城,城南外。

此处有一营寨,四处都是兵卒在巡逻,一看就是重地,只是不知道里面是干什么的。

“君侯,这滕、桑皮也能拿来做纸?”

左伯正忙碌的命令左右按部就班的开始做纸,这几天,谢龙就一直呆在此大营内,将一切富含麻纤维的东西都拿来试试怎么做纸。

左伯虽然改进了蔡伦的技术,却材料还是之前的,现在见谢龙拿出如此多从来没注意的材料自然十分疑惑。

其实纸的起源是蚕丝,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

中国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

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

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

这表明了中国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渊源。

随后公元105年,蔡伦在洛阳总结前人经验,改造了造纸术,利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造纸,这是有记载以来的第一个造纸的人。

当然,蔡伦造的纸质量还很一般还不足以取代竹简等,所以也没有完全普及,差不多近百年之后,左伯改良之后造的纸就很适合拿来书写了,如此名声大震与张芝笔、韦诞墨并称为文房\"三大名品\"也让蔡邕爱不释手。

这也是谢龙一直派人找左伯的原因,其实古代造纸术步骤没有太多的变化只是原料有变化罢了,谢龙自然是什么材料都给左伯找来,让左伯吩咐人做,这也是左伯颇为疑惑的原因。

谢龙闻言笑道:

“左公勿急,多试试多看看嘛,说不定就有更适合的原料呢?”

这几天,谢龙基本什么树皮都拿来试了,不过还是楮树皮最好用,谢龙甚至稻谷也拿来试了,你还别说搞出来厕纸了,就是那种原来老家那种黄纸而且量非常多,这个意外之喜也让谢龙蛮高兴的,虽然这么多年入乡随俗了,但是能不菊花残就不菊花残呀。

左伯见滕、桑皮做出来的纸量多,但是论质量还是比楮皮纸差一些,不过还是非常兴奋道:

“君侯真是奇思妙想,没想到滕、桑皮也能做纸而且量大!而楮树没想到比平常树木更加好用。”

楮皮纸要到东晋南北朝时期,才会大力发展,而且还会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