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1章 揭发。

蹇硕乍一听谢龙如此言语吃了一惊,疑惑道:

“子云你想当幽州刺史?”

刺史,又称刺使,职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秦制,每郡设御史,任监察之职,称监御史(监郡御史)。

汉初省,旋复置。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汉武帝继废诸郡监察御史后,又于元封五年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始置刺史一人。“刺”,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兴局面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汉成帝绥和元年刺史改称州牧,职权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

后面光武中兴,光武帝刘秀有感州牧权利极大,废牧改回刺史,其主要职责是“掌监郡”,即负责监察郡守等人的行政事务。

但是东汉后期刺史权利愈发大了起来,到了末期汉灵帝刘宏改刺史为州牧为群雄割据制造了条件,发展到最后不管刺史还是州牧都完全掌握了本州的军政之权!

不过从品级来看刺史?的确实也是六百石,只是东汉一般来说都是先任县长,升任县令再转议郎,然后看是再转刺史或者直接转任太守这般的晋升制度,刺史虽然品级低但是权利太大就跟司隶校尉是一个道理,刺史不光有检查太守、县令这些行政官员的权利,还有自主调兵平叛的权利,这也是并州刺史袁议能调动并州兵力的原因。

蹇硕自然也是知道刺史非同小可,也是大汉一共也才十二位刺史,而两千石的太守反而还不少,司州京师七郡则是司隶校尉,所以蹇硕有些迟疑。

“蹇兄不知可否?”

谢龙既然开口后自然也不迟疑,直接追问道。

蹇硕为难道:“刺史之位有些难度,不过有机会!”

谢龙见此微微一笑,“蹇兄放心,吾有大功一件献给蹇兄!如此蹇兄这下可能办到?”

蹇硕一听大喜道:“果真?贤弟快速速道来,那贤弟刺史之位当万无一失!”

蹇硕一听有大功,什么刺史不成问题好吧,当太守也不是不能商量,天下还没大乱自然是太守更尊贵,毕竟是真正的封疆大吏,可谓是土皇帝,一郡之内军政一把抓!

“小弟在外游学发现冀州巨鹿人张角以太平道的名义行符水治病等行为收揽民心,有徒众数十万,遂将徒众分为三十六方,“方”各为一部,大方统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