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章 大宋统制

德佑元年(1275年),鞑子攻入长宁军北面的富顺监(与长宁军同级,类似县级行政机构,以产盐出名),知监王宗义举城降元,长宁军便直接面对蒙元大军,下辖的县城、砦堡岌岌可危,宋军集中兵力与鞑子展开三次大战,未克,后鞑子另一路从大理入长宁南,长宁军不敌,退至凌霄城周遭地带。

早在鞑子攻入富顺之初,凌霄城上一任统制便曾经在凌霄山周边立有十小寨二十岗哨,作为最后一道防线。当鞑子两路夹击时,长宁军不得不兵力收缩,于是一县五堡皆失,鞑子为防宋军再利用这些砦堡,大部毁去,只留离凌霄城最近的梅洞寨,作为进攻长宁军的前出基地。

此后,长宁军以凌霄城为中心,利用地形之便,在最后一道防线处与鞑子相互攻守,这一坚持到如今已是八年,期间,长宁军与鞑子大小无数次相互攻守,各有胜负,倒毙在凌霄山的鞑子、新附军、寸白军及杂役数以千计。

六、七年前,上一任统制在激战中不幸重伤不治,危难之际,时任正将的易云霄执掌了长宁军,被推为统制,他开始励精图治,以匡复大宋为己任,把凌霄城打理得有若固若金汤,确实不得不说,易云霄能以此弱兵,与强元僵持八年,已属非常不易。

只是,长宁军巅峰时期的5000驻屯大兵,也锐减至千人以下。除了保留了四周内的两小寨五哨外,其余不是被占就是烧毁--石头寨原本就是凌霄城的一个军寨,后被山都掌人也就是后来降元的寸白军夺了去。

这些年,凭着早期的物资积累,加上减员厉害也导致消耗降低,凌霄城还能勉力支撑,甚至会定期救济周边不愿降元、心向大宋的百姓--这也是争取他们支持的一种方式,但是物资再多也有消耗完的一天,尤其是不能长久保存的粮食,自去年开始,供给的问题开始浮现。

凌霄城上的所有空闲土地,都已经开辟为了农田,山下也有诸多山林被砍伐进行了改造,但想要迅速改变现状,易云霄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奈城内军民达千五百余,僧多粥少,为了增加食物的来源,易云霄下令五成的军壮编为垦兵,顾名思义,就是开垦农田、种植粮食,另有两成的军壮编为猎手兼斥候,打猎探侦两不误,李芗泉见到的张英就是其中的一名斥候什长,现在,凌霄城只余不到三百的全职军兵,用于应急。

如果假以时日,只要鞑子不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他的这些举措就会取得效果,并且,他还打算争取附近山都掌人的支持,说到山都掌人,易云霄就懊悔不己,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